武汉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申报适用于市级适用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面介绍一下武汉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申报条件。虽然目前尚未开始,大家可以做一些准备。
免费咨询:18715034835 (微信同号)
(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代理、软件开发、商业计划书、工商注册财税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体系认证等)
申报示范基地需同时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基地建设及运营符合规划土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相关法律法规。
2.申报主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运营管理本基地,基地成立时间2年以上。
3.基地入驻小微企业80家以上,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
4.基地从事创业创新服务的专职人员不少于8人,专兼职创业辅导师不少于3人,引入或战略合作的外部专业服务机构不少于5家。
5.基地服务有特色,业绩突出。能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一站式的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的公益性服务或低收费服务占到总服务量的20%以上,服务对象满意率达到80%以上。
申报示范基地需同时满足以下运营条件:
1.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有满足入驻企业生产经营、创业孵化、创业创新的场地、服务场所和必要的设施设备。
2.运营主体治理结构完善,内部运营管理体系规范,具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包括工作目标、措施等)。
3.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备的创业创新服务流程、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保证措施,具备完整清晰的服务台账。
申报示范基地需同时具备不少于以下四种服务功能并达到相应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数量:
1.信息服务。具有便于入驻企业查询的、开放的信息服务系统;具有在线服务、线上线下联动功能,线下年服务企业100家次以上,年组织开展相关服务活动6次以上。
2.创业辅导。为创业人员或入驻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咨询、开业指导、创业辅导和创业培训等服务,年服务企业50家次以上。
3.创新支持。具有知识产权转化或组织技术服务资源的能力,能够组织研发项目、科研成果、技术平台、投融资、人才等多方对接,年组织技术洽谈对接活动6次以上。
4.人员培训。为创业人员、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提供各类培训,年培训300人次以上。
5.市场营销。组织企业参加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产品推介与合作等活动,每年2次以上;组织入驻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产品对接、合作交流等活动,每年2次以上。
6.投融资服务。提供投融资信息、组织开展投融资推介和对接等服务,引导企业使用市融资应急资金,年服务企业30家次以上,组织投融资对接活动4次以上。
7.管理咨询。为企业提供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咨询服务,年服务企业20家次以上。
8.专业服务。为企业提供法律顾问、财税代理、政务代理、专利申请、审计、评估等服务,年服务企业20家次以上。
以上服务功能、服务能力和服务数量的要求含基地引入的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服务。
申报示范基地运营管理在平台化、特色化、生态化、智慧化等方面有创新性成果、突出优势,示范效应突出。
1.创业服务平台化。以平台化方式集聚内外部优质创业创新资源,吸引各类服务机构入驻基地提供一站式、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建立规范的创业服务质量管理和评估体系,明确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对服务机构进行动态管理。
2.基地发展特色化。依托产业园区,推动产业资源集聚,构建从孵化到产业化的全链条企业培育能力。围绕骨干企业,通过市场、研发、信息等优势资源带动,加强专业化协作和配套,支持入驻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优质企业。
3.产业布局生态化。引导各类创业创新主体,围绕产业链,推动入驻企业资源共享、专业化协作;打造创新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完善资金链,引导金融、投资机构、信用担保机构与企业对接,建立投资基金,形成产业资源集聚、企业多元互补、服务功能完备的创业生态环境。
4.物业服务智慧化。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利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平台、大数据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企业提供便捷、稳定、广覆盖、低成本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强基地与“互联网+”融合,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管理、营销等应用服务。
申报示范基地推动小微企业成长工作扎实,成效明显:
1.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健全基地党组织,强化党建赋能,以党建促管理促发展。
2.加大政策宣传解读,指导入驻企业申报相关政策,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落地。
3.推动企业发展,加强企业运行监测服务,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及国家、省、市“专精特新”企业。
4.组织参加“创客中国”、“创业sj”等国家、省、市创业创新大赛,参赛企业数量居前列,入围国家、省、市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