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的版权意识越来越重,电影有版权,音乐有版权,书籍有版权等等。一首音乐上架在各大音乐平台之后,都会以单曲付费、专辑购买或者是平台会员充值等形式去进行付费收听,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模式。那么在音乐盛行的时代,在音乐版权被看重的时代,音乐版权拥有者是不是也会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呢?音乐是否也可以投资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音乐投资?
音乐版权的投资就好比你是出资人,把钱交给业内职业的工作者为你干活,占比歌曲版权的份额,等版权产生版税进行收益。这是大概的说法。
我们再具体一点:
投资版权,看的是综合内容,不仅仅是歌曲是否好听(自己觉得好听或不好听是不行的),还要看演唱者的综合能力,唱功,流量,粉丝,人气,还有歌曲风格在当下流行音乐中的市场力度。
音乐正在渗透生活娱乐、社交和消费的方方面面。音乐是一门好生意吗?音乐产业走到哪了?
在19年那个“原创音乐的夏天”,从《声入人心》《中国新说唱》到《乐队的夏天》,越来越多人开始听摇滚、说唱、电音甚至古典。我们也看到一些行业层面的新趋势:“听觉工业”正逐渐向“视觉工业”转变,音乐社交的想象力与局限性并存,现场娱乐这块蛋糕静待切分,音乐到消费的链路更加通顺……
在短视频领域,率先发力“音乐+视频”的音乐人已在抖音出圈,比如刘宇宁——“摩登兄弟”账号在抖音上的作品共获赞2.4亿次,粉丝超过了3200万。音乐内容的“视觉化”,也使得音乐人更加“偶像化”,乐迷更加“粉丝化”。
同时,在综艺领域,音综(音乐综艺)仍然是各大网综和台综的主战场。《中国新说唱》第二季第九期播出当晚,杨和苏《都走了》在网易云的单曲页面涌入近万条留言,很多评论的发布时间都是凌晨2-3点;《乐队的夏天》的热播也使得刺猬乐队和click#15的商演价格翻了超过10倍。与此同时,这些音综也都纷纷在抖音开设官方账号,将节目内容切片成短视频,进一步扩大其内容的多样性和传播度。
短视频对整个音乐内容生态的冲击还不仅仅是流量上的扩大,同时也促进了音乐人、受众群体和品牌的深度合作。这种内容上的变量大大地影响了音乐爱好者社群、音乐线下娱乐和潮流消费市场。
国内的短视频平台近几年也对音乐短视频商业化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以抖音为首的短视频平台搭建出不少渠道,帮助音乐产业更有效地接触品牌方,让音乐人、音乐内容和品牌价值都获得了更好的呈现。其背后的原因有二:一来短视频平台上的创作更加多样化、碎片化,不仅降低了传统音乐创作的门槛,也让内容更加灵活,创作者可以从头与品牌一起进行创作;二来庞大的流量和自传播效应,更容易达成病毒式传播。
那么个人真的可以通过认购音乐版权获得收益吗?老百姓真的可以参与音乐投资吗?
答案是:可以的!
下面我举例说明一下音乐投资是如何盈利的
以梦然《少年》为例:
1:梦然-酷狗签约音乐人,31 次进入酷狗 TP500 榜单,《少年》的词曲原创作者,歌曲内容正知正念,勾起人们心中美好的少年回忆。主要通过抖音火遍全国(抖音粉丝 144 万),全网300+音乐人翻唱,全网播放量超 10 亿次;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媒使用这首歌做 BGM
2:《少年》100 万制作费用,刨除演唱者费用外。作品整体制作难度不大
3:和音乐平台合作,分为个人进驻、公司进驻,独家、非独家几种情况,并且各音乐平台分账单价还会有些差异
⑴:参照网易云音乐平均 1000 有效点播计费 1.2 元 ,全网播放量 10亿+次,收益120万+(不考虑点击下载阶梯溢价部分)
⑵:其他各个音乐平台总合收益。
⑶:广告、会员包分成,大约500万。
⑷:各平台MV等相关视频收益 200 万
⑸:抖音等短视频app背景音乐版权授权500万
⑹:参加节目、商演等活动收入预计800万。
还有《飞鸟和蝉》全网播放量近20亿次!这中间的利润是非常大的!如今是网络时代,音乐也是人们休闲,舒缓心情 的必备,还有很多类似以上爆红的歌曲数不甚数。
【二】成本门槛以及收益周期:
①成本门槛:一首歌曲的成本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不溢价不多售,出完为止。门槛几万不等,个人轻松参与。
②收益周期:歌曲上线的第二个月即开始收益,以月为单位出具收益数据并核算分发收益,投资者终生受益!
【三】正规认购流程如下:
1,选择好的音乐项目。(发行公司资质齐全)
2,向音乐项目发行方企业对公账户支付认购款项。(对公帐户受公安,银行,银监三方监管,可放心转款)
3,发行公司财务查账确认到账后,邮寄纸质版合同给投资人(一式两份)。
4,三天内投资人收到合同签署完成,回邮一份到发行公司。(合同生效,双方履行合约精神)
5,发行公司收到款项后,会给投资人邮寄盖有公章的全款收据作为凭证。
如果有想了解音乐投资音乐的可以联系咨询我:13872465756 同微。